陈帆为什么说150年?
首先,他问过核能专家材料的储存问题,除了铀矿石是没有保质期的,其他关键材料里最难储存的一种材料储存极限在70年。
假设陈帆的寿命在80岁左右,那就能保证150年。
除非那时候的人类研发出这种辅助材料更好的储存办法。
当然,陈帆还有另一种方法,那就是变出几千年都用不完的煤矿,让后人使用火力发电维持下去。
但是,如果他现在对泰王说,他的能源能维持几千年的话,这场谈话就没必要下去了。
因为除了知晓他秘密的人没人会相信。
可陈帆这话听在泰国人耳朵里,哪怕可信度只有一半也足够了。
至少他们目前已知能维持最久的能源储备就是陈帆这里。
率先稳住心神的泰王道:“陈先生,接下来您是打算从华夏官方的400万人口里,挑选合适的人进入龙城,留住华夏民族的根,对吧?”
陈帆点头承认。
包括让他知道这里的情况,也是陈帆故意为之。
见陈帆承认,泰王又道:“华夏是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,经过几千年的融合,曾经的56个民族已经以融合成一个华夏民族为主体的国家。”
陈帆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,再次点头示意他继续说。
“据我所知,陈先生自己就是华夏桂省的壮族人吧?”
对于他知道自己民族的事情并不惊讶,又点头承认。
泰王嘴角一敲道:“泰族属于壮侗语系族群,与华夏的傣族、壮族、布依族等同源,学术界普遍认为其发源于华夏长江以南至云、桂一带,与古代“百越”族群有关。”
听到泰王科普那么多,陈帆已经大致猜到他要干嘛了。
攀亲戚!
卧槽,还能这样?
先是肯定了自己建立龙城是为了收留华夏人的决定,在追根溯源说傣泰民族的发源地来自于华夏。
泰王,你的底线呢?
果然,接下来泰王一本正经的道:“一直以来,我们的根源都有多种说法,我承认以前我们曾经撇清华夏一脉南迁的说法,但那都是为了稳固皇权的政治手段,相信陈先生是理解的。”
“元明清时期虽然我们泰国保持高度自治,但一直向华夏朝贡。”
“再谈现代社会,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程度,还是泰国人民对来泰国的华夏人民一直都十分的友好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“远的不说,就说几个月前,我们泰国全民族与华夏民族站在一条战线。”
“抛头颅洒热血,一起抗击越、缅、老、印等多国对华夏官方的南迁阻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