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继续教春来中国文字。
一壶茶,师徒对坐。先讲文字的起源。
古人一开始,是没有文字的,只有数字。出去打猎,打了几只,采取【结绳计数】,打一只,在绳子上打个结。打两只,在绳子上打两个结。依此类推。
后来,他们在这个基础上,发明了岩刻文字。就是打了很多动物,开始要区别一下,这只是老鼠,那只是虎,另一只是野猪等等。
于是,他们就在岩石上画图,叫形象文字。比如鼠,现在简化了规范了,看起来也像一只老鼠。
比如虎,看起来像一只虎。比如羊,就突出它头上的两只角,在当时,基本上是一幅画,当时的文字更加像动物。
所以,凡是动物类,原始的文字就是动物的形状。
后来,人们把文字刻在龟背上,叫甲骨文。再后来把文字刻在青铜器上,叫金文。
他们发现用竹片刻字更方便,就刻在竹片上,叫简书。
文字在传播的过程中,得到了规范,逐渐从象形文字中提炼一些固定的偏旁来表意,于是就产生了【指事】、【会意】、【形声】、【转注】、【假借】新的造字方法。
无论哪种方法,中国文字大体上是有规律的。看着文字,你也能八九不离十猜出其意。比如:
【草字头】的字:非花即草。
【水字旁】的字,多为溪河江湖。
【木字旁】的字,多为柴木树林。
【金字旁】的字,多为金银铜铁。
【火字旁】的字,烘焙熬煎之意。
【玉字旁】的字,非珠玉即琉璃。
当然。在造字的时候也出现了失误,意思相反的情况,比如:重量的【重】,应该是个【出】字,两座山才叫重量,结果就成了【千里】,成了长度。
类似情况,有【射】,寸身应该是个矮字,同时【矮】应该是个【射】字,委曲着身子放箭嘛。
这些错字,后来人们将错就错,沿用下来。不过,整体来说,汉字还是好认的。比如:
【甜】:舌头有甘味。
【饿】:我饥了。
【怕】:心里一片空白。
【他】:也是一个人,不过是除了我之外的另一个人。